今年以來,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。
上半年,我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同比增長5.5%,比去年全年增速快2.5個百分點,比今年一季度增速快1個百分點,呈現明顯的邊際改善態勢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7月發布的最新《世界經濟展望報告》中,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.2%,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1/3。 具體行業表現中,前7月,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,主要指標同比均實現增長,行業規模不斷增長,運輸結構持續優化,投資規模保持高位運行;在同一時間段內,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.3%,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.3%;輕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優勢產業,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長0.4%,實現由負轉正,成為支撐我國工業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基石。 但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、曲折式前進的過程。目前我國經濟處在回穩復蘇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,發展中的困難、前進中的問題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,一些企業經營困難,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,外部環境復雜嚴峻。 內需方面,雖然當前國內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,市場需求穩步恢復,生產供給持續增加,但總需求不足的問題仍舊突出。服務消費加快恢復,實物消費為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表現偏弱,投資和出口仍然面臨下行壓力。上半年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588億元,同比增長8.2%,但6、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有所回落,分別為3.1%和2.5%。 企業方面,一些民營企業的經營遭遇一系列問題。除了“市場的冰山、融資的高山、轉型的火山”,還有清欠要賬難、引才留才難、獲取惠企政策難等。 風險方面,因信心不足、市場預期偏弱,房地產行業修復不及預期,房企信用風險仍存;受財政收入下滑、舉債規模增加、償債進入高峰期等影響,一些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較高;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持續暴露,金融監管力度仍有待加強。 同時,外部環境復雜嚴峻,全球地緣政治關系緊張,世界經濟恢復放緩,全球貿易和投資活力低迷,國際需求不振,對更深一步的、高水平的開放提出了新的要求。 應該看到,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,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。 從消費來看,消費市場恢復態勢仍在持續。服務消費增長較快,文化娛樂消費持續擴大。7月31日,國家發改委發布《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》,圍繞穩定大宗消費、擴大服務消費、促進農村消費、拓展新型消費、完善消費設施、優化消費環境等六個方面,提出20條具體政策舉措;8月份,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指出,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,繼續拓展擴消費、促投資政策空間,提振大宗消費,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,扎實做好重大項目前期研究和儲備。 7月份發布的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》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質量問題,就提升科技創新能力、加快數字化轉型、提高國際競爭力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、民營資本健康發展等關鍵問題作出部署,必將推動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,促進民營企業創造活力充分迸發。 政府部門根據房地產行業供求關系變化,已著手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,因城施策;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,制定實施了一攬子化債方案,切實加強跨部門聯合監管;加強金融監管,穩步推動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。 面對復雜外部環境,我國積極推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,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,積極打通堵點、接通斷點,不斷創新吸引外資、擴大開放的新方式新舉措,推動外貿創新發展,不斷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。 歸根結底,我們要用全面、辯證、長遠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形勢,堅定信心,攻堅克難,既要看到發展和前進是主流,也要做好應對波浪和曲折的準備。